当前位置:

戈壁战犹酣——若羌火电项目部参建“沙戈荒”大基地侧记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
来源:湖北能源
字体大小:

  茫茫戈壁,漫漫沙海,一座现代化新能源大基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这里,是三峡集团在若羌投资建设的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外送基地,规划总装机近1900万千瓦。其中,配套6台先进高效的火电机组作为调节性电源、装机达到396万千瓦。

  10月30日,若羌火电项目1号锅炉钢架顺利完成首吊。吊装现场,看到近一年的辛劳化作了阶段性成果,参建团队湖北能源若羌火电项目部人员备受鼓舞,增添了再接再厉把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的坚定信心

若羌火电项目俯瞰(摄影:徐世凯)

  出征:使命必达勇担火电援建重任

  作为三峡集团火电人才培养基地,湖北能源发挥火电建设管理经验优势,担当援建若羌火电项目重任,责无旁贷。

  “记得报名时,大家都没考虑那么多,只是想到一辈子能够参与这么重大的项目,干一次大事业,值了!”项目部员工张卓回忆道。在征求赴若羌火电工作意向时,就有80多名员工踊跃报名。湖北能源精心挑选来自鄂州发电公司、新疆楚星公司等子企业的35名技术骨干尽锐出征,组成若羌火电项目部,并整体借调至三峡集团新疆分公司,与若羌火电开发实施主体新疆分公司协同作战。

  打起背包,告别家人,一群火电建设的精兵强将“千里赴戎机”,踏上了奔赴广袤戈壁、驰援项目建设的征程。他们当中,有人六七年如一日扎根边疆,接续为边疆火电事业做贡献;有人跳出舒适圈,执着地选择“二次援疆”;有人年过半百,仍然抱着对生命的敬畏,悉心守护安全施工的每个角落;有人青春正风华,用蓬勃朝气为这个新生的火电项目增添活力。

  设计:精益求精打牢精品工程基石

  正式开工前,项目部面临的首个紧迫任务,便是3个月内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总承包招标技术规范书编制。面对总承包项目多专业、全周期的复杂要求,项目部机炉电、土建、环保等各专业人员各司其职、加班加点,白天编写技术规范,晚上集中逐条讨论。

  秉持着创一流项目、建精品工程的追求,项目部与初设单位反复打磨,不放过每个细小的环节。据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陶考专回忆,仅主厂房集控室的布置就修改达10余次,工程范围划分更是完善了近30稿。在项目部的团结协作下,总承包招标技术规范书编制提前15天完成EPC总包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一名技术人员在看到技术规范书后都忍不住赞叹:“从没有见过编写得如此细致严谨的技术规范书!”

  挺进:直面“生命禁区” 的“极限挑战”

  从若羌县城出发,沿着十几公里南环路前行,再驶上十几公里容易爆胎的碎石路,颠颠簸簸近一个半小时后,就到达了若羌火电项目建设现场

  这里地处阿尔金山脚下和全国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地表犹如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网、没有路,仿佛与世隔绝;年降水量仅17毫米,夏季地表温度超过70度,冬季低至零下20度,一日内温差可达20度以上;全年平均风沙天气有100余天,八九级的风沙甚至能吹倒水泥围墙。天气冷的时候像冰窖,气温高的时候像空气炸锅,沙尘暴一来,戴着口罩也挡不住嘴里、耳朵里、头发里进沙子”,项目部员工徐世凯说。

  极端气候的利刃考验着生理极限,紧张工期和艰苦条件更淬炼着忠诚担当。按照计划,若羌火电项目将于2028年10月全部并网发电。考虑沙尘暴阻工,实际工期不足3年,项目建设所需的人、机械设备、原材料都需要从外部调入,水、电、道路、防洪防火设施必须新建,组织耗时长、施工难度大,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

  面对挑战,若羌火电项目部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科学制定施工总进度计划,超前做好施工准备和风险管理,保质量、进度、谋创新、控投资,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

  攻坚: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若羌火电项目是国内首个6台机组一次设计、连续施工的火电项目,主厂房采用6台机组贯通式设计,项目平行施工、交叉施工的工程量是常规火电建设的3至4倍。如何合理统筹建设和投产顺序,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成立了攻关小组,倒排计划,每天在现场、活动板房和若羌驻地办公室之间来回,经过5轮与总承包、各主标段施工单位的讨论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施工投产顺序。”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陈效说,“国内首个6台机组同时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这个极具挑战的‘硬骨头’,我们最终在2个月内啃下来了。

  细化“线路图”,描绘“工笔画”。湖北能源与新疆分公司密切协同,项目部与业主、监理、设计、EPC总包单位、主要分包单位群策群力,一步步让纸上蓝图变成现实。

  首个振奋人心的项目节点来自35千伏变电站。

  2025年4月2日,35千伏变电站工程正式动工。5月,恰逢设备试验的关键时期,若羌沙尘暴频发,数次沙尘暴导致停工20天。此时,气温已经接近40度,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急需空调降温,施工电源接通迫在眉睫。项目部克服沙尘暴影响错峰作业,制定施工、送电和调试方案,确保所有设备调试快速安全完成。6月11日晚,35千伏变电站一次受电成功,提前一周完成任务,生活用电和施工用电得到有力保障,为主体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修通15.7公里道路、平整167.35万方场地、浇筑4.2万方混凝土、架起13.5公里厂区临时用电线路、敷设5.4公里厂区管道、垒砌5.5公里围墙,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间冷塔和烟囱基础完成开挖……如今,4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近百台挖掘机、渣土车、起重机等各类机械作业繁忙、机器轰鸣,超千名建设人员穿梭其中,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建设中的1号烟囱(摄影:徐世凯)

  不久的将来,这里产生的电力将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跨越千山万水,点亮华灯初上的四川盆地。“我们正带着这样的憧憬和目标,筑梦戈壁、献身边疆,为开拓三峡集团新能源事业绿色版图积极贡献湖北能源力量。”若羌火电项目部负责人倪舒云目光中充满坚定。

                                                  (文字:蒋寅秋、徐世凯                        校对:高远                           审核:杨晓华                            来源:若羌火电项目部)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